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施工組織 > 道橋工程 > 正文
2012-09-28 09:48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工程概況
地理位置
本工程路線在廈門島××村南側,從城市快速主干道××路K5+100起,經××村北,沿下邊村南側與環(huán)島路相交,穿五通碼頭以S曲線跨海,跨海經下店村南、肖厝村北與規(guī)劃的海灣大道、窗東路相交,最后在林前村南側接上××大道,路線全長8.346m.
工程規(guī)模
廈門××隧道是一項規(guī)模宏大的跨海工程,路線全長8.346m,隧道全長5945米,其中跨越海域長約4200米,為雙向六車道,是連接廈門本島與××區(qū)陸地的重要通道,是我國采用鉆爆法修建的第一座大斷面的海底隧道。
本合同段隧道長度為2810米,其中穿越陸域地段長0.29km,海域段長2.52km.
主要技術標準
廈門××隧道為高等級公路,同時兼具城市道路功能,兩岸接線與城市道路相連。
工程環(huán)境狀況
地形地貌
工程場址位于廈門島東北側,地貌單元屬閩東南沿海低山丘陵——濱海平原區(qū)。隧址區(qū)陸域為風化剝蝕型微丘地貌,地勢開闊平坦,主要為殘丘——紅土臺地,丘頂高程20~35m,丘體多呈橢圓體,坡度和緩。丘間洼地高程一般5~15m,溝、塘較多。海濱局部為全新世沖海積階地,地面高程一般2~5m,略向海邊傾斜。海岸帶為海蝕海岸及堆積海灘地貌,岸線曲折,岸坡以土質陡坎為主,坎高7~20米,部分地段坎底基巖裸露。西濱岸為堆積海岸,海灘寬闊,灘面被浮泥覆蓋,被辟為海產養(yǎng)殖場。隧址區(qū)海域約4200米,西濱側水下岸坡平緩,一般水深15米,海底平坦,漸升至出露。
陸域段占地為魚塘和農田,對沿線村莊的影響有限。
水文情況
廈門海域為正規(guī)半日潮,歷年來最高潮位4.53m,最低潮位-3.30m,平均高潮位2.39m,平均低潮位-1.53m,平均潮差3.92m,最大潮差6.92m,平均海平面-0.32m(黃海高程)。潮流形式屬往復型,漲潮時最大流速1.3節(jié),流向333°;落潮時最大流速1.4節(jié),流向137°。場區(qū)陸域沒有河流,大氣降雨靠丘(崗)間溝谷排泄流入港灣或海中。區(qū)內小型水體較多,池塘遍布。地表水及地下水對混凝土無腐蝕性。
交通運輸
廈門水路運輸發(fā)達,是天然良港;鷹廈鐵路、福廈公路與全國鐵路、公路形成網絡,××岸××大道一期工程基本貫通,交通較為發(fā)達。場內施工時,可就近修筑施工便道連接至施工地點。
氣候條件
廈門地區(qū)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年均氣溫20.8℃,極端最高氣溫為38.4℃,極端最低氣溫2℃。每年2~8月為雨季,年均降雨量1143.5mm,主要風向為東北向,次為東南向,9月至次年4月為沿海大風季節(jié),多為東北風,平均風力3~4級,最大8~9級。7~9月為臺風季節(jié),風力7~10級,最大可達12級,最大風速60m/s.
……
詳情請下載附件:廈門某海底隧道施工組織設計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