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本身是有效還是無效的問題,不僅是常常引發(fā)爭議,為此形成糾紛和訴訟,而且合同效力的爭議往往也是引發(fā)出讓合同履行方面糾紛的誘因。一個程序規(guī)范、內容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不僅可以得到法律上的承認,而且其履行也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從而有效地避免合同當事人的毀約和違約行為,使合同得到順利地履行。
一些效力存在爭議的出讓合同,往往是出讓程序和合同內容存在瑕疵,由此導致合同履行的困難。比如因未履行土地出讓的前置審批手續(xù),而使后續(xù)的規(guī)劃、建設手續(xù)無法辦理,導致工程無法開發(fā)建設。
同時,程序和內容上的瑕疵,也給了當事人違約的理由和機會,當一方因自身的原因或無力履約時,往往通過找出合同程序和內容上的違法之外,請求確認出讓合同無效,從而擺脫自己應當承擔的違約責任。此時,出讓合同的效力就成為糾紛的焦點。
按照《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常見的無效合同或部分無效合同的情形主要有兩種:
(1)因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出讓主體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而無效。按照法律規(guī)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出讓方主體只能是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如果在2005年8月1日以后仍以各類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的名義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就應當被認定為無效,而此前以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名義簽訂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在,如果在起訴前沒有得到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的追認,也會被認定為無效合同。
。2)經市、縣人民政府同意以協議方式出讓的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低于訂立合同時當地政府按照國家規(guī)定確定的最低價的,則該價格條款可被認定無效。需要指出的是《司法解釋》所列的兩種無效情形僅此兩種別無其他。
如果有證據表明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簽訂或其內容有《合同法》第52條規(guī)定的五種情形之一,即“(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
此時,仍可以確認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無效。另外,合同標的本身不合法也可以導致合同無效。比如在實踐中經常發(fā)生的將未辦妥土地征用或農轉用手續(xù)的集體土地非法無效。比如在實踐中經常發(fā)生的將未辦妥土地征用或農轉用手續(xù)的集體土地非法出讓,其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就會因為出讓標的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而被認定無效。
另外應該注意的是,按照有關法律和以往的司法審判實踐,以前因未辦理出讓批準手續(xù)而多被認定為無效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按現在《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則不被認定為無效合同,而是在因未辦理批準手續(xù)而不能交付土地時,賦予受讓方合同解除權。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