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工藝工法 > 路橋工程 > 正文
2010-02-22 09:32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速公路路面都采用瀝青作結合料鋪筑面層的路面,即瀝青路面,它是柔性路面。和其他材料的路面相比,雖然鋪就瀝青路面的成本要相對高些,但是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以及后期維護保養(yǎng)上,瀝青路面比混凝土路面要具有優(yōu)勢;炷潦遣豢苫厥盏,大面積的使用混凝土路面在廢棄后會加重環(huán)境負擔,而瀝青路面是要不發(fā)生化學反應,是可以反復進行利用的,有效的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在后期維護上瀝青路面如果有部分損害,可以進行重建和補填,不需要像混凝土路面那樣大規(guī)模修建。
但是瀝青路面不耐水,在我國南方和夏秋季多雨季節(jié),瀝青路面在出現坑槽之前會出現輕微的裂痕,這種現象多在雨后出現。瀝青在鋪就過程中,由于操作原因等造成的空隙率達不到設計要求,致使瀝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會出現透水現象,進而發(fā)展到出現坑槽,嚴重影響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車的安全,若不進行及時修補,破壞會進一步發(fā)展,造成養(yǎng)護面積的不斷擴大并嚴重危及行車人員的生命安全,縮短了瀝青路面的使用年限。
1、瀝青路面出現坑槽的原因分析
、贋r青路面混凝土層透水:部分施工單位沒有按照設計施工要求,為節(jié)省成本在瀝青路面混凝土層填充粗料,導致粗料多細料少,空隙率遠遠大于國家要求。在投入使用后,尤其是在多雨季節(jié),會出現透水現象,這是路面形成坑槽的誘因之一。
②基層強度不足:在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由于機械故障或工人操作方法不當,致使基層混合料出現離析,局部基層強度達不到設計和施工的要求。如果在一般路段上,碎石基層就會出現離析現象,就造成局部粗骨料過于集中,密水性太差。
、蹫r青混凝土層與基層之間局部出現干擾層:由于基層局部的浮土、浮漿清掃不干凈,施工過程中,局部產生隔離層,如果相對應位置的瀝青混凝土層漏水,就會形成泥漿包,導致路面的抗剪能力和抗壓強度都達不到設計要求,在車輛壓力的反復作用下就會導致泥漿噴涌出來。
2、瀝青路面坑槽修補方法
瀝青路面坑槽修補工藝大體可分為三種,冷料冷補工藝、熱料熱補工藝和熱料冷補工藝,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適應的情況也不同,施工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適當的方法。
、俾访娴睦淞侠溲a工藝主要適用于應急性維修,首先要將坑槽內的污物、泥漿等清除干凈,將調配好的冷補料倒入坑槽,鋪涂均勻,要保證坑槽內的冷補料材料充足,但不要漫出坑槽。再使用路碾機壓實路面,比較深的坑槽要進行封層填補冷補料和分層壓實。如果修補的壓實度達不到要求,投入使用后會出現路面下沉現象,此時須將進一步填充冷補料再壓實,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避免出現下沉的現象,通常用冷補料填充的坑槽要比周邊路面高出5~10mm.冷補工藝操作時間短,修補10分鐘后即可投入使用。它還有施工方便的優(yōu)點,但是修補后的材料與原路面的粘結性不好,在雨水沖刷和行車載荷作用下,修補后的路面壽命通常2個月后要再次進行修補。這只是一種臨時性的修補措施,可以及時解決影響安全的路面破壞。
、陔S著養(yǎng)護設備機械程度的發(fā)展,該地區(qū)逐步開始采用熱修技術,熱修補技術比冷個修補技術更能滿足質量要求,熱修補技術的原理是應用輻射加熱的方式加熱瀝青路面坑槽處,使瀝青材料回復熔融狀態(tài),使瀝青再生,再填充新料,使用壓路機將路面壓實,能夠達到比冷修補更好的修護效果。但是施工的時間要比冷修補周期長,而且成本也相對高些。熱修補技術通常需要配備昂貴的修護設備,原始性投資較大,但是每次修補的原料叫低廉,通常修補后的坑槽路面科再次使用一年以上時間,有些地方還可以達到永久修復的水平。這種修護技術適用于具有獨立養(yǎng)護職能的高速公路養(yǎng)護單位,可以發(fā)揮長久優(yōu)勢。
③熱料冷補工藝適合雨季對相應的受損路面進行搶修,瀝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如果碰上雨季就會出現大量坑槽現象,如果不及時進行修補,這種坑槽就會惡化,嚴重影響路面的使用。熱料冷補工藝的原理是暫時使用冷補料沿公路沿線填充坑槽,用壓路機壓實,使路面暫時滿足通車要求,等雨停后再用熱修補的技術設備-輻射加熱的方式在坑槽處應用熱修補技術原理修補瀝青路面的坑槽。這種工藝結合了兩種修補技術的優(yōu)點,使路面的修補不受時間和溫度的限制。
3、結語
瀝青路面的坑槽修補與選擇的修補工藝有很大的關系外,還與選擇的修補材料相關,相關施工單位要根據告訴公路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選擇相應的修護方法,延長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使用年限,高速公路是發(fā)展國民經濟很重要的一部分,高速公路路面的破壞理應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本文提出的三種修補方法在實踐中經過檢驗,是切實可行的修護技術。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