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市政實務復習重點(9)
41. 構筑物滿水試驗向池內注水分3次,每次注水高設計水深的1/3.注水上升速度不超過2m/24h,相鄰兩次充水時間不少于24h.每次注水后宜測讀24h的水位下降值。鋼筋混凝土水池滲水量不超過2L/(m2.d),磚石砌體水池滲水量不超過3L/(m2.d)。
42. 污水中各種污染物質可分為懸浮物質、膠體物質和溶解性物質。處理方法按原理分為物理、生物、化學處理法。地下水需要采用自然氧化法和接觸氧化法等方法去除鐵、錳。自然氧化法設置曝氣裝置、氧化反應池和砂濾池。接觸氧化法設置曝氣裝置和接觸氧化濾池。除氟用活性氧化鋁吸附過濾法。
43. 人工開挖溝槽每層深度不宜超過2m,堆土高度不宜超過1.5m.挖土機械應距高壓線有一定安全距離,距電纜1m處嚴禁機械開挖。采用排水溝的溝槽應從兩座相鄰排水井的分水嶺向兩端延伸拆除。多層支撐的溝槽應待下層回填完成后再拆除其上層的支撐。排水溝底要始終保持比土基面低不小于0.3m.管道應在溝槽地基、管基質量檢驗合格后安裝,安裝時宜自下游開始,承口朝向施工前進方向。閉水試驗:應在管道填土前進行;在管道灌滿水后24h后再進行;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為試驗段上游管道內頂以上2m;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計劃處出的試驗水頭小于10m但已超過上游檢查井井口時,閉水試驗水位可至井口為止。對滲水量的測定時間不少于30min.管道兩側和管頂以上500mm范圍內的回填材料,應由管槽兩側對稱運入槽內,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必須用人工回填,嚴禁用機械推土回填;應采用輕夯壓實,管道兩側壓實面的高差不應超過300mm.管道安裝承插口應將插口順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由下游往上游進行。涂抹膠粘劑后應立即校正對準軸線,將插口插入承口,用力推擠至所劃標線,插入后將管旋轉1/4圈,在60s內保持施加外力不變。管道回填時間宜在一晝夜中氣溫最低時段。交叉處理原則:滿足管道間最小凈距離;軟埋電纜線讓剛性管道(溝);壓力流管道讓重力流管道;小口徑管道讓大口徑管道;后敷設管道讓已敷設管道;支管道讓干線管道。
44. 焊口不得置于建筑物、構筑物等的墻壁中。法蘭端面偏差不大于法蘭外徑的1.5%,且不得大于2mm.當閥門與管道以法蘭或螺紋方式連接時,閥門應在關閉狀態(tài)下安裝;以焊接方式連接時閥門不得關閉。焊接碟閥板的軸安裝在水平方向上,軸與水平面的最大夾角不應大于60°,嚴禁垂直安裝。焊機地線應搭接在同側焊口的鋼管上。當保溫層厚度超過100mm時應分兩層或多層于逐層施工。瓦塊式保溫制品拼縫寬度不得大于5mm,瓦塊內應抹3~5mm厚的石棉灰膠泥且施工時應錯縫。同層錯縫,里外層應壓縫,其搭接長度不應小于50mm.每塊瓦應有2道鍍鋅鋼絲或箍帶扎緊,不得采用螺旋形捆扎方法。一二級管網(wǎng)強度試驗壓力為1.5倍的設計壓力,嚴密性試驗應為1.25倍,且不得低于0.6MPa.試運行時間為72小時。
45. 高溫熱水熱網(wǎng)t≥100℃;低溫熱水熱網(wǎng)t≤95℃。一級管網(wǎng):從熱源到熱力站的供回水管網(wǎng)。二級管網(wǎng):從熱力站到用戶的供回水管網(wǎng)。敷設方式為地溝、架空、直埋。閉式系統(tǒng):一次熱網(wǎng)與二次熱網(wǎng)采用換熱器連接,一次熱媒損失很小,但中間設備多實際使用較廣泛。開式系統(tǒng):直接消耗一次熱媒,中間設備極少但一次熱媒補充量大。供水管(汽網(wǎng)時:供汽管):從熱源至熱用戶(或熱力站)的管道?;厮埽ㄆW(wǎng)時:凝水管):從熱用戶(或熱力站)回至熱源的管道。
市政推薦資料:
5.預應力——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