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建市政復習:什么是雙側壁導坑法適用于哪類地層
雙側壁導坑法是雙側壁導坑超前中間臺階法的簡稱,也稱眼鏡(睛)工法,也是變大跨度為小跨度的施工方法。
雙側壁導洞法以臺階法為基礎,將隧道斷面分成雙側壁導洞和上、下臺階4部分,將大跨度分成3個小跨度進行作業(yè),其雙側壁導洞尺寸以滿足機械設備和施工條件為主確定。
該工法工序較復雜,導坑的支護拆除困難,鋼架連接困難,而且成本較高,進度較慢。
雙側壁導坑法主要適用于斷面很大、地層較差的Ⅳ、Ⅴ級圍巖地層、不穩(wěn)定巖體和淺埋段、偏壓段、洞口段。
采用該法開挖時,雙側壁導坑超前的距離相等或不等。為了穩(wěn)定工作面,經常和超前預注漿等輔助施工措施配合使用。一般采用人工、機械混合開挖,人工、機械混合出碴。
施工時,應先開挖兩側的側壁導洞,在導洞內施工完支護后再開挖上臺階,當隧道跨度大而地層條件較差時,上臺階也可采用中隔墻法或環(huán)形留核心土法開挖后并及時施工初期支護結構,在拱、墻的保護下,逐層開挖下臺階至基底,并施工仰拱或底板。施工過程中,左右側壁導洞錯開不小于15m,這是基于在開挖中引起導洞周邊圍巖應力重新分布不影響已成導洞而確定的。上、下臺階之間的距離,視具體情況,按臺階法確定。

